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  >> 统战工作  >> 查看详情

中海油2015年削减资本支出约三成

来源:   日期:2025-04-05 15:12:04; 点击:771 
分享:

这给发展中国家以重要启示: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首先避开人口城市化陷阱。

房产税的征收标准是什么,该如何征收,在实际操作上 都存在很多困难。试想一下,假如我们的土地也实行市场化供应,集体土地可以直接入市,土地供应就会多元化,房价不至于会这么高。

中海油2015年削减资本支出约三成

其次是确立产权,延长使用年期后,明确耕地、宅地、林地等,可以交易、继承、抵押、出租、入股等等。第四是以税代金,取消土地出让金,代之以征收房产税、土地房产交易增值税等。其次是保障房建设目标与资金的矛盾。只有这样,才 能把推高地价和房价的动力机制改变过来,使房地产经济良性运行和发展。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增长太快,2009年地方土地出让金是1.6万亿,2010年达到了2.9万亿,增长了1.3万亿, 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大。

我个人认为,根本性的方案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延长年期,将土地使用权 延长到一百年、两百年甚至更长,让大家都安心办工厂、搞建设、住房子。首先是中央调控房价与地方土地财政的矛盾。钱募得这么多,钱生利又比创业来得如此之容易,创业板公司守着这么多钱不用干活,仅需稍动脑筋、科学理财就能提供0.26元至0.41元的每股收益,他们还会去艰苦创业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创业板公司即有33位高管非正常离职,这一现象值得忧虑。

出了问题监管部门风险大。而是仅培育出100个高价宝宝。随着该公司IPO发行的成功,投资者以每股60元购买,其中1元进入股本,59元进入资本公积金,以2500万股计,在融资总额的15亿元中,有14.75亿元进入资本公积金。究竟该如何看待创业板发行体制追求的从天花板到地板的市场化询价制度?又该如何看待创业板这种只把IPO询价放开,而不把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规模放开的这种发行体制?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和规范需要有两只手,无形之手为主,有形之手为辅,二者缺一不可。

面对高市盈率和高发行价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其超募资金如何使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第二步:IPO给第一大股东原始股带来的巨额增值。

中海油2015年削减资本支出约三成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创业板未来的路如何走,对公平和效率的反思就变得非常重要。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创业板在未来发行体制改革中的位置,在追求市场效率的同时,实现兼顾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该家族持有发行后55%股权,因此IPO一成功就合法占有了14.75亿元资本公积金中的55%,即8.1亿元。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夫妻、父子、兄弟一类的家族公司十分普遍,而私人企业的一股独大是创业板创富的主要原因。

创业板单只股票盘子小,发行企业数量规模上不去,导致询价询到了天花板上。该家族持有发行后1亿股股本总额的55%,即5500万股,按照IPO价格每股60元的基本价格计算和国际通行的统计口径,其家族持有的股权价值总额约33亿元(5500万股×60元/股),即从发行前的1.76亿元骤然增加到发行后的33亿元,增值约31亿,高达18.75倍。退一步说,企业把钱放在募集资金专号里闲置,就一定比用超募资金还银行贷款、用超募资金去买办公用房替代租赁办公场所、用超募资金去设立子公司进行长期投资和PE投资合理吗?即使是要求超募公司的超募资金只能用于主业,那种超出募集计划、盲目扩充主业的资金运用就科学吗?事实上,企业不使用超募资金仅仅把其放在银行里吃息本身就是资源利用的低效和浪费,这对投资人而言同样是一种变相风险。最终形成的这个创业板市场,没有按当初设想的那样:每家企业最多融资两个亿,让355个企业有IPO融资和上市的机会。

如果说创业板IPO募集的资金是点燃他们创业的火种,其财富主要是靠上市后的创造而来,人们无可厚非。一头是严重的资金超募,另一头却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缺少资金嗷嗷待哺。

中海油2015年削减资本支出约三成

结果是越审越严,创业板成了贵族学校。第二,通过股权适度分散,改变私人及其家族一股独大和一股独霸的治理结构,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尽快形成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及现代公司制度。

百家企业总计超募480亿,平均每家超募4.8亿,平均超募比达210%。这百家企业平均发行市盈率67倍,平均发行价每股33元,平均每家企业超募4.8亿资金,超募比高达210%。监管部门和交易所花费了大量精力对超募资金的用途作出种种限制,例如要求超募资金只能用于主业,不得用于开展证券投资、创业投资以及为他人提供财务资助等。(一)三高超募导致效率下降第一,导致创业板发展效率下降。就第一种观点来说,在股市上真正承担风险的是二级市场的股民。第二,核准制再严格也无法对上市公司的风险负责,对市场投资人负责。

基于上述,可考虑在加大承销商和保荐人责任的基础上,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把审核权限下放到交易所,交易所责、权、利一致,一级和二级市场发展平衡统筹。但创业板推出10个月来所产生的严重三高超募与体制性造富现象引发的公平和效率缺失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大量企业只能徘徊在创业板的大门外,无法获得融资上市的机会。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调整私人及家族上市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入手。

超募最高的是深圳国民技术公司,该公司预计募集资金3.4亿,实际募集23.8亿,超募20.4亿,超募比达608%。私人或家族上市公司大股东一股独大,董事会中执行董事由其控制,非独立董事由其聘请,公司治理无法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

从我国创业板开办的初衷看,最初有人担心它会冲击主板市场。因此,对中国创业板企业IPO上市过程中这一特有的、由于三高超募所带来的合法暴富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三高现象泯灭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创业者的激情因为创业板的体制性造富是由于现有发行制度和创业板家族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所造成的,它和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大股东是国家,产权受益主体和企业经营者并不是同一主体截然不同。

目前二级市场风险大、收益低,是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瓶颈点。而相对主流的观点一致认为,单只创业板企业的融资规模很小,用5000万最多两个亿即可点燃创业的火种。

但如果财富并不是把蛋糕做大的创造而来,而仅仅是由于不合理的发行制度通过现有社会致富的体制分配骤然暴富,则有失市场经济和股市的公平原则。其不仅在管理体制上倒退,在管理实践中也不可能有效。

而监管部门则相对超脱,腾出精力,抓大放小,主要从政策制定及监管层面进行宏观调控。这又直接导致了理应门槛较低的创业板比中小板的门槛还要高。

监管者应把股市放到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考虑。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中国股市全流通的背景下,一旦其非流通股解禁,一股独大的私人和家族股东完全可以利用其控制的董事会和现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仅要求其事后披露的漏洞,以及利用会计制度天然存在的企业损益披露的弹性时间,实现大股东通过调节内部信息进而高抛低吸式的资本运作。而这对我国股市二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将会构成制度性的威胁。如果任凭发行价格从天花板到地板,大起大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上市机会的一部分人利用现有发行体制创富,而二级市场的股民却得不到健康股市给予的应有回报,那么,我们还要监管这只有形之手何用呢?要正确理解我国证券市场中两只手的作用。

创业板现行发行制度引发的三高超募及体制性造富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创业板公平的困惑,值得各方面高度重视,需要从社会财富公平、公正分配的角度进行思考。面对高市盈率和高发行价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其超募资金如何使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钱募得这么多,钱生利又比创业来得如此之容易,创业板公司守着这么多钱不用干活,仅需稍动脑筋、科学理财就能提供0.26元至0.41元的每股收益,他们还会去艰苦创业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创业板公司即有33位高管非正常离职,这一现象值得忧虑。股市作为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最主要场所也不例外。

四、创业板体制性造富导致股市公平缺失截至2010年8月6日,百家创业板企业的IPO共造就了324个亿万富翁和39个十亿级以上的富翁家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上市资源丰富,完全具备在上市企业数量规模市场化的基础上搞价格市场化的询价制度。

相关新闻